初夏的省城,微感燥热。做小生意的我,在每日的奔忙中忘记了晨昏。“终日奔忙只为饥,才得有食又思衣。置下绫罗身上穿,抬头又嫌房屋低。”为挣得碎银几两,逐渐迷失了那颗向往“诗和远方”的初心。而同步师友发来赴“皖南红色第一村”黟县柯村文学采风的邀约,仿佛寒冷的时候一道光,温暖了深陷俗世尘埃中茫然麻木的心。
“鸟伴鸾凤飞腾远,人伴贤良品自高。”接到邀约的那一刻,我其实是犹豫不决的。同步中太多优秀的师友,我自知浅薄的学识,总感觉是不够资格参与的。可犹犹豫豫间又万分期盼。我深深的懂得,是同步师友的那份“文人相亲不相轻”的扶持之情;体谅我生活的不易,又有爱好文字之心的怜惜之谊;想让我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放松一下心情。感念这份师友情,我欣然接受,暂时放下生活中的种种俗事,偷得浮生半日闲。给自己一次洗洗涤心灵的机会,与志同道合的师友们,去灵山秀水间听那夏日虫鸣鸟叫,看落日余晖,在红色柯村聆听先辈们无私无畏的英雄事迹,感受那隐藏在山水间的红色记忆。
其实,我是幸运的。当爱人和孩子知道我要远行赴约,儿子早早的为我在网上买好了往返的高铁票,爱人更是不动声色的为我购得一只崭新漂亮的拉杆箱,以方便我出行携带物品。转瞬间到了出行的日子,合肥的几位同步师友,便早早的在高铁站等待,他们一路相护陪伴,我心生感动。人生中最珍贵的大敌就是家人的懂得,朋友的爱护吧!
在欣喜和期待中,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柯村。美丽的柯村,像一颗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明珠,亮而不晃眼,默默的散发着迷人的光彩。
这个位于黟县西北部的小山村,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曾是著名的柯村暴动的发源地。留下了方志敏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足迹。被誉为“皖南红色第一村”因为地理位置清幽,环境优美,更有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的美誉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,红色的革命优良传统,更让柯村有了笑迎八方客的底气。
在绿意盎然的山间游玩一圈,呼吸呼吸新鲜空气,享受享受拂面清风,聆听草丛中的虫鸣,竹林间的鸟叫,感觉累了便往回走。
天边,晚霞金灿灿的,蓝天、白云,青山掩映下的竹林、荷塘,一切都那么美好。夜晚临水而居,听荷塘中蛙声阵阵,一夜好眠。
走过不少地方,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。柯村人给人的感觉,宛如清新的露珠,傍晚的夕阳,朴实和疏离间,带着恰到好处的暖意,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。
在柯村,这里的一景一物,以至见到的每一个人,都会让你感觉到很舒心。有幸在《同步悦读》上拜读过柯村驻村书记彭正阔老师的文章《舌尖上的八大碗》“一碗一世界,一味一乡愁”的词句,特别触动人心。在见到本尊时,我有点不相信的揉了揉眼睛。他稍显黝黑的脸庞,呈现出健康的小麦色,朴素的衣着,真诚的笑容,谈吐间三句不离柯村的人和物,及柯村的发展规划。柯村的山山水水,一草一木,一物一景,一人一事,仿佛被他时刻装在心里。我私下偷偷的问他:“彭老师是立了'军令状'”吗?他沉吟了一下,很认真的笑着告诉我:“不存在立什么'军令状'我只是想踏踏实实的为柯村做点实在的事,让柯村被更多人熟知,让柯村人能共同富裕起来。”朴实的说语,让我肃然起敬。遇到这样一位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实事的书记,或许是柯村人最大的幸运吧!而且在同步文友的食住行上,他更是亲历亲为,热情、亲切、随和,真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家大哥。
年轻帅气阳光的包村干部王玮,以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得人接物的热情周到,赢得了同步文友集体的喜欢和尊敬,大家亲昵的称他为“柯村小王子”在他不急不燥地说起柯村厚重的历史人文时的沉着,给人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踏实;介绍柯村特色产品“黟味五黑”(黑毛猪、黑毛鸡、黑玉米、黑果、黑茶)时的神采飞扬;说到“多彩柯村”(红色记忆、绿色生态、金色花海、古色古香的民居、黑色的美味佳肴)时的侃侃而谈;讲到“柯村八大碗”(黄精黑鸡汤、山跑跑黑猪红烧肉、红心辣椒煎饼、红薯粉丝、红烧石斑鱼、蒸汽山珍三重奏、红色双宝能量盘、腊味记忆)时的如数家珍。年轻人是乡村振兴的希望。
看似其貌不扬的导游讲解员,他的知识储备量大的惊人,在他不徐不缓的讲解中,让我们对这个不大的村庄多了一分敬意,更让听者增长了知识和见识,令人敬佩。柯村村支书不显山不露水的面面俱到、民俗饭店厨娘的精湛厨艺,地方特色物品小卖部老板娘的热情招呼……太多勤劳善良朴实的柯村人,让这个藏在深山中的小村落,又增添了几分暖心的人情味。宾至如归。
花花轿子众人抬,人多热闹一点。只要大家齐心协力,拧成一股绳,相信美丽的柯村会越来越好。
同步黟县柯村行,
红色旅游第一村。
民风淳朴景色秀,
竹畔荷塘听蛙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