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
文章内容页

笔尖上的夕阳

  • 作者:叶昌国
  • 来源: 手机原创
  • 发表于2025-04-27 17:16:13
  • 阅读0
  •   进入春季,县老年大学历史文化班又迎来了新的学期。推开教室门的刹那,我一眼便望见前排位置那个熟悉的身影——郑圣祥正伏案书写,花白的鬓角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,他握着钢笔的手骨节分明,纸张上跃动的字迹,仿佛仍带着年轻时追逐新闻的热忱。

      郑圣祥今年已七十好几,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深深浅浅的纹路,却没能磨平他眼中的光芒。他住在众兴乡的敬老院里,可在许多老读者心中,他仍是那个活跃在报纸和广播里的“笔杆子”。那些年,他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,像点点星火,照亮过无数人的清晨与黄昏。

      郑圣祥出身于众兴乡一个贫寒农家,家中漏风的低矮小屋挡不住求知的渴望。他靠着砍柴和拾粪换来的学费,硬是读完了高中。由于他所生存的地方普遍贫穷,姑娘们都不愿意嫁到这里,所以,近180厘米的挺拔身姿,也抵不过家徒四壁的现实,婚姻虽成了他遥不可及的梦,但文化的滋养让他拥有了不一样的视野。他不甘心只守着几亩薄田,于是,一支笔、一个采访本,成了他丈量世界的工具。

      春日里,他踏着泥泞的田埂,裤脚沾满露水。桃花灼灼的村落里,他倾听老农讲述改良水稻的新法子;油菜花金黄的田野间,他记录下返乡青年创办合作社的故事。细密的雨丝打湿了他的衣衫,却浇不灭他寻找新闻线索的热情,他用衣袖胡乱抹一把脸上的雨水,又匆匆赶往下一个采访点。

      盛夏时节,烈日炙烤着大地,柏油路都快被晒化了。郑圣祥戴着一顶旧草帽,背着装满采访本和钢笔的帆布包,在各个村庄奔波。蝉鸣聒噪,他却充耳不闻,专注地与受访者交谈。汗水浸透了他的衬衫,在后背晕开深色的痕迹,可每当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,他的眼睛就会亮得惊人,立刻蹲在树荫下,掏出本子奋笔疾书。

      秋风起时,他裹着单薄的外套,穿行在落叶纷飞的小道上。敬老院里孤寡老人的温暖生活,乡村小学新添置的图书角,都是他笔下的素材。簌簌飘落的树叶,为他的采访之路铺上一层金黄的地毯,他踩着落叶,听着沙沙的声响,灵感也随之源源不断。

      寒冬腊月,凛冽的北风如刀子般刮过脸颊,郑圣祥裹紧褪色的围巾,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前行。手指被冻得通红,他哈几口热气暖暖手,继续记录。有时大雪封路,他便徒步走上十几里路,只为了核实一个新闻细节。

      就这样,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,郑圣祥的脚步遍布了周边的乡野村落。他的报道越来越多,名气也越来越大,可岁月却悄悄偷走了他的体力。六十多岁后,他跑不动了,好在政府关怀,让他这个五保户住进了敬老院。

      原以为他会就此停歇,可他却在安稳的生活中找到了新的方向。每一次,他都准时从众兴敬老院出发,乘坐近一小时的公交车前往肥东县老年大学。风雨无阻的坚持,成了公交司机和乘客们都熟悉的风景。课堂上,他专注地学习书法,毛笔在纸上起承转合,如同他过往的人生轨迹;他沉浸于历史文化的海洋,在新闻评论和诗歌创作中抒发对生活的热爱。

      “人老了,更得活出个精气神儿。”郑圣祥总爱这么说。他的夕阳红,在笔尖绽放,在墨香中流转,照亮了自己的人生,也温暖了无数人的心房。他用一生诠释着,热爱可抵岁月漫长,只要心怀热忱,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。

    【审核人:雨祺】

        标题:笔尖上的夕阳

        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yunfang.com/sanwen/xushisanwen/241841.html

        赞一下

        深度阅读

        •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,发表您的原创作品、分享您的心情!

        阅读记录

          关注文韵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