像我们70后都会回忆说小时候过春节特别有年味,那个年代有幸福感可言,小时候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瘠,平时享受不到的年糕、香肠、鱼虾等美味佳肴都要盼望到春节才能上桌,崭新的衣服一定是要到春节才能穿上,至于长辈给的购买鞭炮小人书的压岁钱,也必定是春节里才能......[浏览全文]
第二天凌晨三点左右,母亲起床后,走进灶房,把红薯倒进锅里,加满水,这时父亲已经从柴堆里拿来一些劈好的木柴,填进锅底,开始烧火。灶房的灯光很暗,火光随着父亲推拉风箱的动作忽明忽暗,映得他的脸颊通红,院子里传来公鸡打鸣的声音,其间夹杂着鸡群们“咯咯咯”的叫嚷声。母亲......[浏览全文]
儿时年味之过大年“快起床,吃年饭了!”被娘的喊声惊醒,我赶紧边穿衣服,边摇醒旁边的弟弟。“天还没亮呢!”弟赖在床上不肯动。我说:“今天过大年,娘昨夜就说了,要赶早吃年饭。”“过年都不让人睡个懒觉?”弟嘴里嘟哝着,仍旧在床上伸着懒腰。这时,爸大喊:“谁先起来,......[浏览全文]
每年的腊八一过,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了。人们开始忙活着张罗,扫舍除尘,准备年货,喜庆这一年的辛劳,憧憬对来年的希望。过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风俗,千百年来一直延续到现在,不管是达官贵人,还是小小百姓,对于过年从来都十分的重视和关注。 商家往往是最先嗅到年味的气息,他......[浏览全文]
当年的味道越来越浓的时候,心就有了方向。“过年了,回家去”。回家过年,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,却是许许多多游子们一年中的期盼。多想回到家中看看心中一直牵挂着的父母和亲人,多想与他们欢聚在一堂。家,是一个魂牵梦萦的地方,家,是一个随时随地停靠的港湾,家,是照亮心灵的......[浏览全文]
山文客 自古以来,人民就非常重视过农历年。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诗作。在这首诗中,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过年的重视。朝朝代代流传至今,过农历......[浏览全文]
儿时年味之过小年(邵东方言版)早上,阳光透过窗户,照射到脸上,我推了推弟:“该起床哩!”弟翻了翻身,嘟哝着:“放假哩,起咯个早做么子?”仍赖着不动。我说:“今天过小年呢!”“过年又嗯要做事,正好睏眼闭。”“过年有饭呷、有肉呷,你嗯起来,莫怪我嗯留给你。”“有......[浏览全文]
这婚后的女人,没生孩子时心里装着丈夫和娘家,生了孩子后满脑子的孩子和娘家,至于丈夫嘛,往好点说顶多算个搁伙计的,往次里讲就跟个保姆送快递的差不多。这不,年快到了,远在外地带孩子的妻子打来电话,交代说近日让我去趟孩子的姥姥家,给她们送些年货。大过年的要说给老丈......[浏览全文]
我已度过82个春节,经历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年味。小时候,是战争年代取得胜利的年味。1947年12月28日,运城第一次解放。1948年1月6日,蒋军第一师、第十三师、第三师从河南灵宝渡过黄河,卷土重来,1月11日再占运城。这时的运城就是一座孤城,因为广大农村已经回到人民手中。......[浏览全文]
乔志强,山西人,出生内蒙古包头市,酷爱诗,散文,小小说,随笔,报告文学等,曾获得奖,全541公司安全征文二等奖,本公司二等奖等,征发表了诗歌,散文,小小说等作品,曾是山西《太行山》杂志社晋南区的组织者并发表文章等,曾举行过各人诗歌自己的诗著大展,曾在深圳征联比赛获得二等奖等......[浏览全文]
穿上被母亲做成的新衣服,心里甭提多开心了。母亲不但要给我们做新衣服,还要给舅舅家的孩子们做。那个时候有个缝纫机家用真的是非常奢侈的,也是最能减轻母亲负担的,它可以缩短时间,一件新衣服只需要母亲个把小时就能做好。除了新衣服,母亲还会给我们做新鞋子,穿上母亲......[浏览全文]
有一对夫妻,丈夫故乡在江西九江,妻子娘家在广东韶关,两人结婚后因工作原因定居广东清远。丈夫说以前在老家,年夜饭有两样必不可少,一是火锅,寓意红红火火,另一个是鱼,表示年年有余。妻子则跟大家分享韶关的特色风俗,卖懒。除夕夜,小孩们提着灯笼上街卖懒,取意把懒惰卖掉,求......[浏览全文]
爆竹声一响,全家人围着餐桌坐好。最年长带着最年幼的做上位,其余的各自找好位子。通常情况,我们会选自己喜欢的菜的位置坐下。满桌的大菜硬菜让你目不暇接。每个座位上装了一小碗滚烫的酒糟和猪肝汤。这一天我们可以可劲的吃,不用碰杯,无需祝福语,却体味出父母美好的......[浏览全文]
腊月二十四小年后,家家户户清洗床上用品。我们住在长江边,这个时候我会陪伴妈妈,帮她拎着竹篮到江里去洗。三九天的江面,虽是风平浪静但水的寒冷却很刺骨。我站在江堤边,不时的朝手心哈气,而大人们尽情舒展自己的能量。柈槌声此起彼伏,女人们拉家常的笑声飞得很远。母......[浏览全文]
年味还是那么浓高立祥现在,社会上有一种观点,认为年味淡了,过年越来越没意思。年的概念最初来自农业,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“年”,《说文。禾部》:“年,谷熟也。”年味是约定俗成的年俗味道,是我们过年时特有的民俗活动和心理感受的叠加。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......[浏览全文]
漫说年味高立祥年的概念最初来自农业,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“年”,《说文。禾部》:“年,谷熟也。”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,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,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,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,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,即一年的开始,也叫年。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......[浏览全文]
商场里有序的给进入的人们量着体温,大家自觉的带着口罩,挑选着自己喜爱的年货,不一会功夫,满满一购物车吃的喝的玩的穿的戴的,只有你想不到的,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样样齐全。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的整整齐齐,静静的等待着来人的挑选,摊主叫卖声中不时传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......[浏览全文]
苍老的母亲放下了很多事,唯有过年的习俗放不下。年三十的饭桌上,认真地数着十碗八碟。除夕夜坐在堂屋里,边冲瞌睡边守夜。零点钟声一敲响,就命令我们去门外放鞭炮。年初一一大早起床开门,装好瓜子果盘,摆好茶杯香烟。可是,上门拜年的人一年比一年少。不会用手机更不会......[浏览全文]
再后来,父亲长往,母亲随姐姐进了城。我们各自在自己的蜗牛壳为自己守岁,准备年夜饭,在家族群里给孩子们发红包。除夕夜打电话给母亲,母亲懒懒地说,家里就四个人,做了菜也吃不起劲。是了,摆一大桌精致的饭菜,且都是我们年少时垂涎的食物,即便菜的口味没变,大抵也再难感受到......[浏览全文]
美好的时光总是甜蜜却又短暂的,爷爷离开我们已有数十年,但他喝着米酒幸福的神态常浮现在我眼前。爷爷那酿制米酒的手艺也传承给了我的父亲,每年冬天酿制好米酒后我父亲都会让人捎带几瓶给我,我打开香喷喷的米酒瓶,尝着甘甜的糯米酒又想起了我的爷爷,想起了那些飘雪的......[浏览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