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山如黛,绿水含情。
在秀美的大余县县城西边,有一座钟灵毓秀的山,老南安人唤作宝珠山。山脚处,赣江源头的章江河水宛如一条玉带,蜿蜒环绕,与青山相依相伴,似初恋情人般耳鬓厮磨,缱绻缠绵。
清晨,薄雾如轻纱笼罩山间,山影倒映在粼粼波光中,如梦似幻;傍晚,晚霞为山峦温柔的披上绚丽的霓裳,与章江河水交相辉映,美得令人心醉神迷。
这秋水共长天一色,孤鹜与落霞齐飞,山水交融的景致,不知令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,赋诗作画。
各位看官,你光知道这山名,可知道这山意?
正所初闻不知曲中意,再闻已是曲中人!这宝珠山的来历,我作为资深南安佬若不细细给你道来,你还真难以知晓其中的传奇故事哩!
时候不早,带好板櫈,准备吃瓜!
第一章:章江霜重色愈浓
话说明朝正德年间,江西南安府大余县西门新珠村章江河畔,坐落着一个宁静的小村庄。村里有位寡妇,人称李嫂。李嫂本是内良乡人,嫁入世代打渔的老朱家,夫妻二人虽生活清贫,却也恩爱和睦。
那一年,章江洪水暴涨,浊浪滔天。老朱望着汹涌的河水,心中想着“风浪越大鱼越贵”,为了多打些鱼补贴家用,毅然驾着小船冲进了波涛之中。然而,无情的洪水如猛兽般,瞬间将小船吞没,老朱就此消失在了茫茫河水中。
李嫂得知噩耗,悲痛欲绝。但为了两个年幼的儿子,她强忍着泪水,独自一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。日子的艰辛、对亡夫的思念,加上日夜操劳,李嫂的眼睛竟渐渐失明了。
李嫂的大儿子朱光,长大后相貌堂堂,被吴员外看中,娶了吴员外的女儿,入赘吴家,成了新珠村响当当的“撑门棍”。自此,朱光的日子过得愈发光鲜,可在嫌贫爱富的妻子教唆下,他竟狠心卷走了李嫂唯一值钱的嫁妆——一只银镯子,从此对母亲和弟弟朱亮不闻不问。
而小儿子朱亮,始终守在母亲身边。他和母亲住在低矮破旧的茅屋里,陪着母亲守着章江河边的念想。每天,朱亮天不亮就起床,先是为母亲煮上一碗鲜美的鱼汤,再仔细地吹凉,一勺一勺喂给母亲。出门前,他总会细心地为母亲掖好被角,叮嘱再三;傍晚归来,也会第一时间来到母亲身边,嘘寒问暖,陪母亲说话解闷。白天,朱亮到城里打短工,早晚便到河里打渔,虽然生活贫苦,但能和母亲相互依靠,他也觉得很幸福。只是因为家境贫寒,又一心孝顺母亲,朱亮一直未能成家。
第二章:善良的河蚌姑娘
章江上游,有一处水面长千里宽百里的河面叫天井潭,潭底住着章江河神——河伯公。伯公的女儿河蚌姑娘,名叫河秀。
那一天,在宫里呆腻了的河秀,带着虾兵蟹将沿着章江流向一路游玩,他们在清辙河水中欢声笑语,快乐无比。
一行刚游来到新珠河畔,空中突然落下一幅巨网。河秀却发现同行的虾兵蟹将被朱亮的渔网网去不少,顿时怒火中烧,决定好好报复朱亮一番。
可当她悄悄观察朱亮时,却被朱亮的淳朴和孝心深深打动。看着朱亮对失明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,河秀心中竟涌起一股别样的情愫,对这个勤劳善良的小伙子动了凡心。
从那以后,每当朱亮外出,河秀便悄悄来到他家中,像田螺姑娘一样,为他洗衣做饭,打扫屋子。等朱亮回来,总能看到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和整洁温馨的家。起初,朱亮十分纳闷,却始终找不到答案。直到有一天,朱亮假装外出,悄悄躲在柴房后面,这才看到了漂亮的河秀姑娘。河秀毫不嫌弃朱亮的贫苦,两人情投意合,结为百年之好。婚后,河秀白天化作河蚌潜入河中修行,晚上便变回人形回家与朱亮相聚。朱亮听从河蚌的建议,不再打渔杀生,而是上山砍柴、打草鞋、种地,不仅不再伤害河秀的小伙伴,不时还会从渔民手中买下被网的鱼虾放生。
第三章:珍珠现世
在河秀的勤俭持家下,朱亮一家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。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李嫂突然患病且病情严重,需要一大笔钱医治。
朱亮心急如焚,只好去找大哥朱光借钱,可朱光和妻子对他冷言冷语,拒绝帮忙。朱亮无奈又绝望,急得卧病在床。
河秀见夫君和婆婆遭受如此痛苦,心疼不已。深夜,她悄悄潜入水中,强忍着剧痛,从手臂中挖出一颗碗豆大的珍珠,让朱亮拿去城里变卖,补贴家用。不明真相的朱亮拿着珍珠换成了银两,含泪将母亲的病治好,一家人也因此渡过了难关。但河秀的手臂却落下残疾,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疤。
第四章:贪婪的大哥
入赘吴家的朱光,见弟弟从家徒四壁变得井井有条,母亲的身体也渐渐好转,又听闻弟弟卖了珍珠赚了银两,心中顿时起了歹心。他和妻子一商量,竟以为珍珠是母亲偷藏的,理应由兄弟二人平分。于是,朱光气势汹汹地找上门来,向母亲要钱。面对不孝大儿子的无理要求,李嫂怒不可遏,拿起扫帚将他打出门去。
朱光怀恨在心,又听说珍珠成双。他和岳父吴员外密谋后,买通了南安知府,诬陷朱亮盗取吴员外的珍珠。知府不问青红皂白,便将朱亮抓入大牢,逼李嫂交出另一颗珍珠。
单纯善良的河秀一直深居河底不知人间险恶,为了救出夫君,她忍痛潜入水中,挖出另一只手臂上的珍珠。当她捧着珍珠从河中上岸化为人形时,却被一直守在草丛中监视的朱光发现。朱光惊喜交加,立刻把河蚌成精的事情告诉了岳父和妻子。众人一番密谋,决定趁着夜色,抓住河蚌,抢夺更多珍珠。
第五章:宝珠成山
是夜,被官府打得遍体鳞伤的朱亮被抬回家中。河秀心急如焚,急切地匆忙从河中变身看望夫君,却不料中了朱光等人的圈套,被渔网死死困住。朱光等人泼上燥热的黑狗血,河秀姑娘在痛苦中现出原形。朱光一家见利忘义,疯狂地用刀切割蚌肉,一颗颗明亮的珍珠随着鲜血流趟。
李嫂听见媳妇哭喊,闻声冲上前去救护河秀,揪住大儿子朱光,大声斥责他的恶行。可丧心病狂的朱光用力一甩,把母亲的头重重地撞在青石上,李嫂当场气绝身亡。
重伤在床的朱亮目睹这一切,悲痛欲绝,大叫一声“我的娘,我的娘子啊”,便昏死过去。
就在这时,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,狂风呼啸,暴雨倾盆而下。章江掀起十丈狂澜,章江河中顿时跃出无数虾蟹田螺,掀起滔天巨浪,冲向朱光等恶人。河秀残破的蚌壳在浪涛中暴涨越变越大,最终合拢化作玉色山峦。朱光等人被困蚌壳间,珍珠化作滚石碾下,将贪婪者永镇山底。只见此山四边峭壁如蚌壳般光滑闪亮,壳壁层层叠叠,仿佛记录着河流流趟岁月的年轮。
待风雨过后,一切平息,拄着拐杖的朱亮抱着母亲冰冷的躯体,耳畔回响河秀最后的呢喃:"待我修满千年......"他踉跄走向蚌壳山,见山壁渗出晶莹水珠,恰似当年少女泪。
朱亮埋葬了母亲。他站在曾经与河蚌姑娘生活的茅屋前,回想着过往的恩爱时光,泪水夺眶而出。最终,朱亮怀着对河蚌姑娘的深情,纵身跳下宝珠山流出珍珠石的蚌底,与心爱的人永远融为一体。
人们被朱亮和河蚌姑娘的爱情故事深深感动,也为朱光等人的贪婪和恶行感到愤怒。从此,人们便把这座山叫做“宝珠山”,把他们居住的地方叫“珠河下”,并流传下一句话:“善恶终有报,天道好轮回。”
尾声珠泪千秋
如今,若您来到宝珠山及珠河下公园游玩,在那青山绿水间,仿佛还能看见河蚌姑娘和朱亮卿卿我我的美好模样,感受到那份跨越生死的真挚爱情。游船划过宝珠山,艄公总要指点那玉色山壁上的人形纹路。传说每逢月圆之夜,山涧间总会传来缥缈的渔歌对唱。珠河下的老渔人信誓旦旦:"去年七夕,我亲眼看见山巅站着一对情人,女的腕间明珠比月亮还亮!"
那快乐地孩童们绕着石碑唱着那古老的童谣:"宝珠山,蚌壳关,贪心鬼,永难翻......"唱到末句时,总要朝那山脚啐口唾沫,仿佛这样就能涤净百年前的罪孽。
而宝珠山的传说,也将世世代代流传下去,警醒着后人要正直善良,莫要被那贪欲蒙蔽了沧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