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
文章内容页

海军战斗英雄华克毅采访笔记(上)

  • 作者:王国成
  • 来源: 手机原创
  • 发表于2025-05-14 22:03:41
  • 阅读0
  •   前 言

      1951年初,抗美援朝战争已进入运动战。战争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。短短几个月里,爸爸华仲燕,把3个儿子和1个女儿,全部送到部队。这,对于父亲,是什么样的胸怀和心情?爱国之心,令人敬佩。为了增加部队后备生力军,党和政府号召青年学生参加军事干部学校,全国报名的有100多万,实际合格的10几万学生到了军校。华仲燕的小儿子华克毅,就是其中之一。华克毅,毕业后 到了海军部队,成为海军战斗英雄。1987年夏天,我在上海水电路海军招待所和他的家中釆访了华克毅。

      男儿当有报国心

      1951年1月10日夜晚。上海北火车站。灯光通明,锣鼓喧天,歌声嘹亮,数万人汇聚在这里。一批批大、中学生,身背背包、行李,热血沸腾,血气方刚的学生队伍,行进在广场、站台。党、政、军领导,广大群众,学校师生和参干学生的父母,兄弟姐妹及恋人,纷纷前来送行。

      华克毅就在学生队伍里。父亲华仲燕,依依不舍地控制着自己的感情,伴送着儿子向站台走去。最近三四个月中,他送走了大儿子华克昌,参军到华东军政大学;继而又送走了大女儿华菡芳参军;如今,他又赶来为三儿子华克毅送行(过后不久,他又送二儿子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)。华仲燕是个理性,自制力很强的父亲。这时,他表面上平静,内心却激荡、激动着。对三儿子华克毅,要步大儿子、大女儿后尘参军,他是万万没有思想准备的。华克毅,从小聪颖好学,现在才15岁,幼年就失去了母爱。父亲把他送到南洋模范中学求学,将来成为一名工程师。南洋中学,是一所师资好、教学严、要求高、底子厚而著称的学校。它的毕业生,不少直升交通大学,故有工程师摇篮之称。华克毅发奋努力考进南洋模范中学。特别是毛主席为南洋中学题词以后,更加坚定了华克毅所选择的路。

      1950年4月23日,南洋模范中学高一(乙)班的同学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,希望给他们办的壁报题两个字:青锋。4月30日,一封从北京发出的双挂号信寄到南洋中学。毛泽东主席亲笔写道:“照写如另纸,毛泽东,4月27日。”在另外一张纸上,是3种直横排列不同的青锋2字,以便让同学们根据壁报排版的需求,选择更换。同学们怎么也没想到,毛主席在百忙中会满足一群中学生的要求,而且,为一个极为普通的班级壁报,设想得如此细致、周到。同学们激动不已,决心不辜负党和毛主席的无限关怀和殷切期望。华克毅更是下定决心,怀着长大做科学家,当工程师的志向,更加努力,发奋读书,憧憬参加祖国工业建国的美好明天。

      但是,正当华克毅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前进时,朝鲜战争爆发了。1950年9月15日,美帝国主义仗着庞大的海军,在朝鲜仁川登陆。紧接着,杜鲁门总统命令第七舰队,侵占我台湾海峡和沿海岛屿。

      9月30日,周总理警告杜鲁门政府:“中国人民决不容忍外国的侵略,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居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。”

      华克毅随着上海大批学生和群众,举行连续不断的示威游行,声讨杜鲁门政府。他的爱国热情在激发,在高昂。

      杜鲁门政府视世界舆论而不顾,10月2日凌晨,美军大规模越过三八线,疯狂地把战火烧到离鸭绿江仅有30公里的大馆洞。

      10月5日,中南海召开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,党中央毛主席决定:彭德怀同志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,赴朝作战。

      10月25日,抗美援朝的第一个战役打响了。华克毅和同学们每天关注着报纸上报道的朝鲜战争消息,党和国家领导人一次次发表抗美援朝的讲话,战争的浪潮越来越高。而美军统帅麦克阿瑟竟然狂妄自大声称:“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。”

      华克毅焦急地等待着,等待去前线杀敌的机会。

      这个机会终于等来了。年底,中央军委发出号召,号召青年学生参加军事干部学校,规定年龄17岁以上。华克毅这次说了,谎虚报了2岁,终于录取了。他的心像蔚蓝的晴空一样纯净,曾经这样设想:现在自己还年轻,等到战争胜利了,我还可以上学,还可以成为一名工程师,一名科学家。

      到军校前,华克毅决定,给家迁苏州的爸爸发一封电报,希望得到爸爸的支持。

      这事给一些同学知道了,急忙前来劝阻:“你爸爸会支持你参军吗?弄不好,会拖你的后腿吧。”

      这些同学的担心是有原因的。华克毅的爸爸华仲燕,是一位工商业者。他在无锡与人合股,开办了1个中型企业顺丰德面粉厂,有三分之一的股份;在上海,还设有独家商行。1厂1行加在一起,按解放初的折算,约有1400两黄金资产。资产阶级是共产党的革命对象之一,一个革命的对象,会支持自己的儿子参加革命的军队吗?这些同学正是出于好心,才前来劝阻不要给爸爸发电报。像许多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子女一样,偷偷地一走了之,造成既成事实。但是,华克毅不相信爸爸是同学们说的那种人。这个信念是有历史根据的。

      爸爸华仲燕,出生在无锡市的一个职员家庭。17岁那年,他到上海当学徒。后来,逐渐积累资产,办起工厂、商行。他惨淡经营,备尝艰辛,深受反动派敲诈勒索。因此,他向往社会的重大变革。1946年秋,当中共中央副主席在上海思南路中共代表处接待各界代表时,华仲燕前往聆听了演讲,留下了深刻印象,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好的认识。1947年秋,中共地下党员沈仁勇(解放后任无锡团市委书记)在沈阳因搞学生运动被捕,他通过亲戚关系将其营救出狱,并主动安排到自己开办的工厂任职,作为开展地下党活动的据点。地下党逐渐在该厂立足,发展组织,成为我党在无锡地区活动中心之一,为解放无锡做准备。在这期间,爸爸甘冒风险,资助地下党活动经费,掩护并帮助已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员。1947年至1949年,爸爸曾多次去台湾、香港经商,但他毅然在解放前夕返回上海。华克毅相信,爸爸是爱国的、令人尊敬的。他会支持自己的革命行动,因此,毫不犹豫地发出了电报。

      华仲燕接到电报,立即赶到上海。他听了儿子保卫祖国的一番话,特别是最后的那一句:“爸,仗总是要有人去打的!”内心很是感动,认为儿子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青年。如今国难当头,应该支持儿子挺身而出。他拿过儿子的日记本,在扉页上写下了一段话:

      毅儿:

      我先前以为你受了虚荣而去参加军干,所以急急地到上海来阻止你。但经你讲了一番话,你认识了当前祖国与家庭的前途,我现在欣欣然欢送你,为保卫祖国而努力吧!

      你的爸爸

      1951年1月7日中午12点

      看着身边这无所顾虑、情绪激动,正随队伍前进的儿子,华仲燕仿佛看到儿子突然长高了,长大了。他为此感到,失落了许多,又得到了许多。感到难过,又感到欣慰。毅儿,你振翅欲飞,那就飞吧。虽然飞得过早了点,但在大自然的搏击中,会得到更多的磨炼。我把你交给共产党,交给解放军了。希望你百折不挠,勇往直前。他抚摸着心爱的儿子日渐加宽的肩膀,语重心长地说:“对自己选定的路,就要坚决朝前走。希望你不断进步,成为国家有用的人。”

      深夜,火车缓缓启动了,载着年少志高的一大批优秀青年学生,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。

      一个年仅15岁,正读初中三年级的学生,就这样走进了设在南京的中国人民海军联合学校的大门。

      两年的军校生活很快过去。在毕业分配期间,华克毅整日里哼唱着:“当祖国需要的时候,我们马上拿起枪,冲过鸭绿江保家卫国……美国强盗太猖狂,侵略台湾打朝鲜……”他满怀豪情,想跨过鸭绿江的时候,学校却决定,华克毅被分配到海军舟山巡逻艇大队。

    【审核人:雨祺】

        标题:海军战斗英雄华克毅采访笔记(上)

        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yunfang.com/suibi/zhuantiwenzhang/243149.html

        赞一下

        深度阅读

        •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,发表您的原创作品、分享您的心情!

        发布者资料

        冬日旋律冬日旋律
      • 会员等级:文学童生
      • 发表文章:30
      • 获得积分:608
      • 入驻本站:
      • 访问Ta的个人空间
       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.49.165.*

        精彩推荐

          阅读记录

            关注文韵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