柯村的委屈
柯村,这座藏在黟县深闺的古村落,长久以来被外界忽略、低估,这是我们一行游览后的共同感慨。作为一个资深游客,在接到“同步悦读”平台邀请前,我对柯村几乎是一无所知,百度后才知道,原来,它被称为“皖南红色第一村”。
走进柯村,扑面而来的是它质朴的气息。四周青山如黛,层层叠叠环绕着村落;一条清澈的河流贯穿而过,潺潺流向村外。白墙黛瓦的房屋错落有致,静静依偎在山林间,宛如一幅墨迹未干的水墨画。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”,时光仿佛还停滞在老宅梁下的木雕上,褪去了光鲜。柯村的这份静谧,正契合着游人的心境:寻一处幽静,觅一份清欢,享一份安然。
柯村似乎有“委屈”的,它生在黟县,本拥有徽州古村落的优秀特质,只因地域的缘故,光芒被掩盖。黟县的西递、宏村、南屏村、塔川、卢村,早已声名远扬,凭借自身景致圈地设景,成为旅游胜地。而柯村,同样有着深厚底蕴,却低调内敛得如一个隐居山林的修道者,秉持着“高山自仰止,流水不争先”的处事态度。它敞开着怀抱,任你自由来去,任人在山水里徜徉,在古宅里逗留,尽情领略古村风情,不喧哗,不张扬。
但,柯村实则无委屈可言。九十年前,在这片土地上,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点燃,一大批先驱“霹雳一声暴动”,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山川,那微弱的星火早已燎原东方,照亮了神州大地。如今安眠于山中的烈士们,见证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诞生,倘若泉下有知,他们应该心中欣慰;柯村的祠堂、老宅里镌刻着红色的印记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柯村人。于他们而言,生于斯,长于斯,承载着先辈的精神与情怀,柯村人不委屈。
柯村的色彩
如果将柯村绘成一幅画卷,那这幅画卷上一定有红、黄、白、黑、绿五种色彩,这画面随时空演绎而变幻五彩,其意境随色彩转换而韵味无穷。这幅画卷可取名“五彩柯村”。
红色,应该是这幅画卷的主色调,它渲染着柯村那一段如火如荼的革命历史。1934年8月21日,在中共闽浙赣省委和方志敏领导下,“红旗卷起农奴戟,黑手高悬霸主鞭”,三千多人党员和农民参加了柯村暴动,以长矛、大刀、土枪为武器,打土豪、烧田契、分浮财,镇压了土豪劣绅300余人,一举推翻了推翻了国民党乡级政权,建立了红色乡村苏维埃政府。走进柯村暴动纪念馆、红军大讲堂、方志敏办公旧址、苏维埃财政交通及宣传机关旧址,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、一件件饱经岁月洗礼的文物,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。红色记忆,是柯村人的精神标识。
你如果三月份来柯村,那一定会陶醉在黄灿灿的油菜花海里。黄色,是柯村仲春的主基调,春风轻拂着,三千多亩的油菜花在大地上翻滚涌动,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金黄。那一片片金黄,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,也是柯村最美的名片。摄影爱好者称之为最佳油菜花摄影点,此言不虚。柯村的油菜花田平整开阔,与青山绿水浑然一体,构成绝美的春日画面。
绿色,是柯村那连绵起伏的青山,还有漫山遍野的茶树。柯村背靠青山,山上树木郁郁葱葱,四季常青,茶树也布满了山坡,给大山披上绿色的外衣。在这片纯生态的土地上生长的绿茶,它吸吮着天上雨露、大地精华,每一片茶叶都绿出自然的底色,那一缕缕清香,更是氤氲着青春的气息。喜欢一个地方,自然也爱这里的一起,手捧着一杯清茶,这一刻我心里滋生着欢喜的味道。
一栋栋徽派古建筑分布在石云河两岸,或依偎的青山脚下,错落有致,洁白的墙壁在阳光下闪耀着柔和的光芒,与黑色的瓦片形成鲜明的对比。高高的马头墙,昂着头诉说着光阴的故事。走进这些老宅,带着幽幽的神秘,仿佛往里走去,便能回到久远的年代。白墙老屋,见证了柯村的沧桑变迁,尘封着一代代人的家族记忆。
黑色,是柯村那肥沃的土地上的特产。柯村盛产黑玉米、黑鸡、黑猪肉等黑色食品,它们都是生态养殖,既营养又美味可口,成为八大碗重要的素材。黑色食品,诠释着这片土地的精彩。
柯村的色彩,红的热烈、黄的灿烂、绿的生机、白的淳朴、黑的养心,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美乡村。
柯村的美食
常言道“民以食为天”,对于游客而言,每到一地,最感兴趣莫过于当地特色美食。“吃喝玩乐”,吃喝总排在前面,出门旅游本是一场舌尖上的旅行。
柯村在黟县,来到这里,自然品尝的是地道徽菜。作为徽州常客,徽菜于我并无新鲜感,但柯村的“八大碗”却让我眼睛一亮,它既传承了徽菜韵味,又融入柯村独有风味,让我的舌尖感动了一回。可以说,吃过“八大碗”,才算不虚此行。
去柯村前,读过同步悦读文友、省机关下派驻柯村镇柯村村第一书记彭正阔的文章《舌尖上的八大碗》,知晓了柯村八大碗背后的故事。原来,八大碗“诞生于稻田里的一次美食革命”,由柯村镇八个自然村各自献出一道招牌菜,凝聚了各村的智慧。“山跑跑黑猪红烧肉”、“黄精黑鸡汤”、“红黑双宝”、“腊味记忆”、“辣椒煎饼”、“红薯粉丝”、“红烧石斑鱼”、“山珍三重奏”,色香味俱全,仅听菜名,就已让人垂涎。八大碗推出后,经过网络传播,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套餐。
在柯村老宅里吃八大碗,更能品出乡村味道。傍晚,我们走进名为“金桂别院”的柯氏老宅,庭院里,一棵有着四百年的老桂花树在风中发出簌簌声音,它以自己的语言在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。围坐桌前,吃八大碗,喝村酿酒,氛围异常热烈。席间,彭正阔书记和采风团里的陈永兵老战友兴致高涨,对酒高歌,合唱着军旅歌曲《小白杨》:“一棵呀小白杨,长在哨所旁,根儿深、干儿壮,守望着北疆......”深情高亢的歌声,让他俩沉浸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。这歌声极具感染力,在场的采风者纷纷站起来,或朗诵、或唱歌、或黄梅戏表演,众多快乐身影投影到斑驳的老墙上,为这座老屋定格下2025年5月10日夜晚的热烈与美好。
柯村的夜晚
当夜幕漫过天际,村庄所有的色彩都隐秘在夜的背后。而月亮躲在厚厚的云层里脱离了值守,撇下一片黯淡的苍穹。古村老宅门前,昏暗的灯火努力将夜色拉开了一丝缝隙,让我们识辨着回去的路径。
晚餐后,我们走出“桂花别院”,迎面一阵山风吹过,清凉清凉的,身上便感到了寒意。我想起苏东坡《定风波》词中所写的“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”,此刻夜晚,不会有“山头斜照却相迎”的期许。
四野静谧,万籁俱寂,空气中只听得我们呼吸声。
忽然,一道声响划破夜的结界,宛如天籁之音,清脆而带节奏——原来是路边的荷花塘里传来呱呱的蛙鸣。
循声望去,暗沉沉的水面上哪里有青蛙的踪影,或许它正在躲在一片荷叶的下面,睁着一双突兀的大眼睛,好奇又警惕地打量着这群夜归人。
好多年没有听到蛙鸣了,那么多的青蛙都送上了餐桌,它的家族一定选择着迁徙到远离人群的地方,没人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世外桃源。但这是青蛙是不是掉队了,还是它的家族迷恋着柯村这片祥和的土地不忍离去?
一只青蛙鸣叫着,意味着这里还有它的同伴,蛙鸣肯定不是为了吓唬虫子,那岂不是告诉天敌我在这里,青蛙没有这么傻。蛙鸣是在向另一只雌性青蛙示好,这是生命中爱的呼唤。
回到“居安民宿”,石云河从窗下潺潺流淌,傍水而居,夜里可以枕着流水声入梦。当我闭上眼睛,窗外又传来呱呱的蛙鸣,一只、二只......此起彼伏,有清脆的,有激昂的,分明是情歌对唱,互诉衷肠。此般野性的表达,可以畅所欲言,肆意倾诉。这来自大自然的天然演唱,自由随意,悦耳动听。我躺在床上,关闭了灯光,静静聆听着,生怕过早睡去,错过这场大自然的音乐盛会。
那天夜里,我梦见了自己加入了青蛙的合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