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份,借着清明祭祖之机,我在老家赤壁呆了整整一个月。 远离故乡二十余年,这是我第一次,一个人,在老家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次。怎么说呢?故乡的土地是疗愈的, 所有的心愿都已达成了。 借着女作协这块沃土, 借着“镜观生态·绿映赤壁”这股春风, 来段故乡行小结吧。 我的采风, 当然绝不只是4-13那天,也不只是航电,水务,湿地,和桥底。一句话,最美人间四月天, 此地无日不春风。 ——题记
因为和清水,石竹的关系, 对于女作协这个群体,我一直是比较关注的。分享的文章,经常阅读;各种活动照片,也会细细鉴赏。 这是我了解家乡生态的一个窗口,那个游子不思乡呢。不经意中,很多的人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比如淳梓的节气散文, 袁老师的诗词,带着三个孩子的周妹妹还时不时有文字发表, 还有大家一起合力纠正家乡的标牌错别字,以及大家的出游散记等等……读多了,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:这是一群灵魂有香气的女子,集中了故乡50年代到80年代的女精英。
石竹邀请参加4-13的“镜观生态·绿映赤壁”的活动,我兴致勃勃。准时准地, 一上车就遇到清水和伊人,陆陆续续的还有很多熟悉的面孔,湘雨,一眼就认出啦,毕竟是“一诗之师”嘛。她扎着马尾辫, 身着牛仔服, 简直就是青春美少女,两个小酒窝,见之忘俗。
一路上,有时候我打听,有时候石竹主动介绍, 慢慢的,不少面容和网名对上号啦。整体上, 感觉这个群体非常年轻,很精致,精气神饱满,而且,大家都非常的和气,友善。 活动很有组织感,秩序井然,充实,有意义。每到一个地方,都有工作人员的专业介绍;作协的领导也会提点主题,引导大家怎么突出问题,组织文字。不是简单踏青打卡。 即使途中出现“误入歧途”导致长时间倒车的事情,也能说明准备是很充分的。 毕竟提前都踩过点。临时出现变化,大家的心态都是很平和的,而且,问题解决得很快。
特别是这次活动还是和赤壁市摄影家协会携手组织的, 就更有质量啦。开始我还遗憾自己手机没电,不能随心所欲的拍。后来我就庆幸了,因为抢拍的几张照片在专业作品前,真的自惭形秽,不敢示人。看着他们拿着专业相机,以各种姿态取景时,真心觉得这才是最美的风景呢。也解密了清水和石竹的作品怎么总是那么养眼,这也是艺术的滋养啊。近朱者赤。
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女作协的活动,完全没有陌生感,全程充实愉快,也长了不少见识,有了很多感悟:
在赤壁航电, 25米高的大坝, 10米深的航道, 我在寻觅,有没有一个规模小的平台适合跳水?
在赤壁水务集团,看着那浑浊的水经过一层层设备过滤净化后变成清亮的饮用水, 我想到“岁月静好是有人替你在负重前行”……
在竹家山湿地, 那碗口粗的蚌壳让我惊讶, 这一汪浅水滩,怎么能孕育出这么强劲的生命, 它要经历什么样的磨难才能修炼成这样子?“节堤”这个名字激起我对同学的思念, 她家就在这里,曾经绘声绘色给我讲过防汛守堤的情景, 儿时玩伴今安在……
赤壁长江大桥底下,完全是一副戈壁滩的模样,土黄色的水带,和黄河没有区别。沙子松软细腻, 可手可脚。 我想找一块原石带回济南,可惜寻而未果,都是建桥留下的建筑材料。 各种野生植物野蛮生长, 在风中倔强的摇摆。可以想见,涨潮的时候,它们一定是被淹没得暗无天日的。可是退潮之后,它们会迅速复苏,开花结果。这是江水版的“一岁一枯荣”,现实版的“留得青山在”, 不屈不挠, 随遇而安,槿花一日自为荣。
沧桑感浓郁的桥底,却是摄影家眼里的绝妙风景,拍出的照片真的是太有意境了:整齐的桥墩,一路顺过去,仿佛镜子一样, 环环相映,反反复复,没有止境,深邃悠长;风乍起, 秀发飞扬,裙裾飘逸,集体回眸一笑, 淡定从容, 是笑这江水苍茫,还是笑这人世跌宕?好一副巾帼图呀: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……
其实,印象最深的还是在节堤, 油菜花和老水牛是我童年记忆里经典画面, 它们的模样无数次在我的思乡梦里闪现过。 我一直好奇, rape在英语里是“油菜花”,可是动词意义却大相径庭, 二者有什么医学关联吗?我记得有个熟人总是在油菜花开的季节发癔病。自然和人体有着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关联,很奇妙。
我在见到老水牛的那一刻,喜出望外。它是我童年最亲密的伙伴,不由得忘乎所以的朝它奔过去,顾不得脚下都是泥坑。多想摸摸它弯弯的角,多想理理它稀疏的毛,多想挠挠它粗糙的皮,多想牵着它吃吃草,滚滚泥潭,看它反刍的惬意……可是当我快到时,它立刻警觉的站起来……我马上意识到,坏了, 我穿的红色太极服激起它的敌意了, 斗牛士们都是穿大红披风的……忘不掉,触摸湿地的水时那么惊讶,水温都这么暖了吗?心底立刻汹涌起的对游泳跳水的渴望……
总之是, 这次女作协的活动是一次非常愉快的体验。 尤其是午饭是和伊人坐在一起。我们曾经是同学和同事,自然的聊起那年那月那人那事,仿佛还在昨天。 分开多年再聚首,依然在三观上有着太多的共识。年龄从来不是个坏东东, 它带走年轻时候的轻狂,浮躁, 虚幻,沉淀下宽容,温婉和淡定。殊途同归。 很多的事情,其实早已命中注定,是非成败转头空, 我们学会接受,学会选择,也学会断舍离,更学会了释怀,学会默默绽放,殊途同归,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。
类似的游玩活动充满我为期一月的寻根之旅,游不尽的美丽湖光山色, 叙不完浓郁的乡土人情。
清明回家祭祖,兄弟姐妹都聚齐了。先给村委会捐了点钱赞助建造门楼,然后给父母叔婶修坟烧纸。 把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走遍了,水井,上学路, 菜园……甚至是父母在世劳作的山林。我们在堤坝上唱歌跳舞,回忆儿时的情景,缅怀双亲,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辛岁月里,何曾幻想过有今日的平和富足呢!
我还带着亲人们去了一趟武汉,呆了五天三夜。 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,曾经给过无数帮助和支持的哥哥姐姐们, 竟然让我有了带娃的感觉。全程开车,预约,吃饭, 游玩都需要我来带领, 他们只是跟着走, 就像我当年无脑跟着他们走一样,其实我对武汉也非常陌生,但是,真的逼出来了。 博物馆,古琴台, 武昌起义纪念馆……轮回的血脉亲情,最可靠的信任和托付。我终于见到倾慕已久的曾侯乙编钟和越王勾践剑, 曾经读过的那么多关于楚文化的书在那一刻复活了……
羊楼洞明街古街去过两次,吃到艾草糍粑,云片糕,搅搅糖, ……那走街串巷的吆喝声仿佛还在耳旁,“敲板糖啦……” 手摸真正的油纸伞,丁香姑娘缓缓走来,《雨巷佳人》风情万种……毕业三十年的同学聚会, 我们都成了奶奶辈啦, 爱情友情亲情,哈哈没完……大家都在憧憬退休后的生活呢。
最值得一提当然是游泳跳水了。4-19号, 我终于找到可以放心下水的地方, 跃入水中的那一刻, 真的每一个毛孔都在欢呼雀跃, 一口气潜了好远好远, 巨大的满足感让人幸福得想流泪。 仰漂在故乡的怀抱, 面对蓝天白云, 那一刻,你才真切的体悟到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”的绝妙。
第二天清早,正逢谷雨, 我又一次下水。 朝阳迎面,布谷盈耳,天地间就只有我一个人。一头扎下去,倾刻间就找到鱼感,吾非鱼,吾亦知鱼之乐也。从从容容换衣服的时候,猛然想起酒狂刘伶的观点:天地是我家,房屋是裤衩。自己曾经为了那些镀金的枷锁半生奔忙,如今尘埃落定,灵魂回归,所有早已多于所需。一隅安睡,一水游弋,一车代步,无非衣食住行而已。金窝银窝,不若自己的狗窝。故乡, 真是疗愈的土地啊。
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石竹安排的陆水林场之行。 细心周到的她特地请了个保护大神, 开车深入腹地, 一路鸟语花香不必说, 尚未完全竣工的盘山路蜿蜒惊险,那是我从未到过的地方, 全部原生态,没有商业味道。 每走一段,我都要惊呼,这么美啊!说实话, 我出去旅游,只爱看历史景点,一般的自然景观真的没兴趣,因为自己从小就生长在山清水秀的地方。 可是,年过半百才知道,家乡比我的记忆,比我的想象还要美得多!
特别是,当我们登上尖峰山顶, 鸟瞰陆水湖和市区时,真的震撼了。 岛屿丛生,林水相映成趣,我无法估量它能装下多少个大明湖。以后有机合,一定要带着我济南的泳友和跳友来畅游陆水湖。 济南二安让大明湖和趵突泉名扬四海,游客一年四季络绎不绝,这么美丽的陆水湖居然寂寂无名,还是我辈太菜啊。
电视塔旁, 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。石竹一时兴起,当即转了首喜欢的文字——可见平时是经常阅读的。我们也来了段即兴朗诵。《我喜欢与这样的人在一起》,文字和声音有着无穷的魅力。 我们时分时合, 时而对视一笑,心有灵犀,朗诵完,不约而同紧紧拥抱在一起,笑得都淌泪了。那一刻,我想到《平凡的世界》里孙少平合田晓霞的古塔山之约。穿越了几十年的友谊和爱情一样浓烈隽永。这是诗朗诵版的《高山流水》,也是5G时代的《送别》,我将终生铭记。
还有小九寨之行也是别具巧合。 原本只是想打个卡,却来了场亲情大联欢, 把几个姨妈家串了个遍。小楼听雨,看竹笋拔节的心愿达成。小九寨还没有开发好, 只比记忆中屋后的小溪规模大一些。板坑的竹排一下子点燃激情。 我索性换上泳装啦。大家笑我是穿泳装游小九寨第一人。下水后发现水太浅,大部分只及腰,并不适合游泳和跳水,只能踩水。但是,那竹排一下子和记忆衔接上了。小时候去大姨家玩竹排的情景完美再现。因为那段难忘的记忆,N年之后我听到古筝曲《小小竹排》从而激发强烈的学古筝的欲望,已经坚持十余年啦。 热爱的力量有多大?有人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,而我,因为一首曲子,爱上古筝,爱上音乐,后来又学习了琵琶,二胡,钢琴等等,为了传播民乐和诗词,还再一次自考,拿了双证。感觉整个人生都重启了。这就是艺术的魅力。童年埋下的种子,几十年后枝繁叶茂。真正的朝花夕拾,秋日胜春朝。
总之,此次故乡之行,可以说是一次寻根之旅,也可以说是一次彻底的心理疏导。人生到了新阶段,何去何从,内心一直焦虑迷茫。 感谢“镜观生态 ·绿映赤壁”的活动,让自己来了全方位一次反思和总结。不经意中才发现,很多的问题,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。故乡的山水人情,让我得到全身心的疗愈。或许,我的未来,会像姑姐期待的那样:等你们退休了,就到我这里来住。我们一起居家养老,轮着一人做一天的饭,你教我打太极,弹琴……
年少时,那么的渴望挣脱故乡的怀抱,总相信,“外面的世界很精彩”;漂泊半生,才知道根之所在,永远无法割舍,那是刻在基因里的牵挂。所幸还不至于行囊空空。 一身伤痛离家时,风华正茂;如今归来,鬓已苍苍。 故乡的地下埋着我的祖宗,地上流淌着我的童年。叶落归根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终极梦想。在我的有生之年,我还会尽可能的回来,哪怕只为喝一口家乡的井水, 抱一抱尚在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