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优美散文人物散文
文章内容页

海军战斗英雄华克毅采访笔记(下)

  • 作者:王国成
  • 来源: 手机原创
  • 发表于2025-05-15 12:22:57
  • 阅读0
  •   命运捉弄言难尽

      华克毅的对象王俊芳,是战友吴冬夏介绍的。他俩通信已3个多月,互看了照片。王俊芳知道他是海军战斗英雄,且多才多艺。

      华克毅趁出差之机,一脚踏上了上海,感觉格外亲切。他没给她发电报,想给她一个惊喜。

      华克毅拨通电话:“您好,复兴中学吗?请找王俊芳同学接个电话。”

      “什么,你就是王俊芳……”

      华克毅同王俊芳商定,约见的时间、地点、识别暗号,真不愧是一个信号兵出身。

      傍晚,6时许。虹口公园门口。

      夕阳,衔着楼脊,渐渐下去了。火红的晚霞,映在深蓝的天空上,宛若红花绿叶,相互衬托着。晚风徐徐轻吹,送来远处悠悠的汽笛声。华克毅 身着上白下蓝海军军服,笔挺笔挺的,手握1张卷着的报纸,徘徊在公园门外,等待着1辆又1辆的公交车。确切地说,等待着她。

      一位身着白色连衣裙的姑娘飘过来。华克毅一眼便认出她,迎上去问:“同志,您贵姓?”

      她向他狡黠地笑了笑,说:“我姓华,是不是?”

      华克毅也狡黠地笑了笑,说“我姓王,是不是?”

      他俩不约而同笑起来,笑得两颊通红通红……

      从鲁迅先生的坐像前走过,绕到湖边时,抬头一望,十五的圆月,已挂在柳梢上了。一丝丝隐隐约约的柳影,倒映在湖面上,给这对恋人蒙上了醉人的诗意。

      他将她扶下,轻轻地划着小船。月光,从桨声的波纹里荡开去,碎光粼粼。

      “今晚的月亮真大。”她说。

      “是的。不过大海上的月亮,还要比这大几倍哩。”他说。

      “为什么?”

      “海上大气层薄,经纬度、潮汐、时区、季差等等都不一样,看上去月亮就大了。”他回答。

      她点点头。

      “大海上的月亮不但大,还亮。”他又说。

      “那又为什么?”她又问。

      “大海无垠、辽阔、浩瀚,反光能力强,空气又纯,那月亮,金灿灿的,她一升起,就在海面上铺下黄金般的光道。”

      她又点点头。

      “大海的月亮不但亮,还格外美。”他继续说。

      她将面颊靠在他的肩头,明亮的眼睛睁得大大的,好像在问:那又是为什么呢?

      “你瞧,我们这儿的月亮,是从楼顶上升起来的。大海上的月亮啊,是从水里钻出来的,洗得干干净净,连嫦娥、玉兔都能看得清清楚楚。特别是月亮离开海水的一瞬那,那一滴一滴的海水,就从嫦娥的脸上滑下来,像王昭君出塞那样动人……”

      她那火热的面颊,已经恢复了正常。多有意思呀,就这么个月亮,他竟从各个角度说了那么多,那么有趣。

      华克毅在上海接艇虽然住了一个多月,但是,工作非常紧张,和她在一起的时间不多。为了让她更全面了解自己,他将自己写的两本日记和一本剪报交给了她。

      在一起的时间虽然不多,他们却安排得很丰富:在一起交谈、唱歌、打球、游泳、摄影……这一切,已经将两个年轻人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了。

      在华克毅的心目中:她活泼而稳重,天资聪明,求知欲强,还特别会尊重人。

      在王俊芳心目中:他多才多艺,正派朴素,品德高尚,细心中还有几分幽默。

      ……

      华克毅很快回到了前线。

      王俊芳送走了华克毅后,考取了武汉水利电力学院。她到学校报到的那1天,就把这个喜讯写信告诉了华克毅。

      他接到信,一股暖流流遍全身。他感到幸福,感到未来是属于他们俩的,感到有使不完的劲……

      一晃又是几个月。

      华克毅很少收到她的信,最近,连1封信也没有了。他几次给她去信,都不见回信。是她太忙,还是病了?

      学校已经放假了,他终于盼来了她的信。拆开一看,是她从上海写来的绝交信!

      夜深了,一轮瘦瘦的孤月,照在静静的海港。她来信非常简单,由于一些原因,我们之间的关系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。

      华克毅想不通为什么?失恋,太痛苦了。他决定,写个请假报告。训练任务很紧,他准备耐心等待煎熬10天。不料,上级第二天就批准了,华克毅感觉有点意外。

      他拎着行李,踏上了北去上海的列车。

      他到上海,就直奔她家。

      华克毅来到她家门口。这扇熟悉的门半开着。他鼓起勇气,敲敲门:“阿姨在家吗?”

      “我妈妈上街去了。”屋里传来变调的回话。

      他还是听出了变调的声音就是俊芳。华克毅毫不犹豫,推门走了进去。

      一进房,他愣了。已经是上午9点多了,俊芳还披着一件旧棉衣坐在被窝里。乌黑的头发乱得失去了光泽,泪汪汪的两眼,凹在浮肿的脸上。床头前,堆的是华克毅写去的一叠信,一封信正捏在她的手里。大颗大颗的泪珠滚落在信纸上,沉透了几行字迹。

      他的来临,对于她,这太突然了。

      她的这副模样,对于他,也太意外了。

      两双久别重逢的眼睛,静静地对视着。须臾,她将目光移开去,低下头。

      “克毅,我对不起你。”俊芳说。

      此时此刻,他不知道说什么才好,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。他挪动身体要坐在她的床沿。

      “我已经有男朋友了。”她拒绝说。

      这话,像是一颗深水炸弹,将他刚坐到床沿的屁股炸了起来。炸弹的冲击波,猛烈地冲击着他的心肺,冲击着他的大脑。

      房里静静的,只有那只马蹄钟变得山响山响。

      两颗心,翻江倒海。

      “祝你们永远幸福!”良久,他终于平静了自己,低声丢下一句话,转身轻轻离去。

      她脸蒙被子,浑身在颤抖着。

      他刚跨出门槛,阿姨提着一棵大白菜回来了。

      阿姨喜出望外地说:“你回来怎么也不告诉我一下?”

      华克毅心里痛苦,着实装不出笑脸,说:“阿姨,我回去了。”

      她一把拉住他的袖管说:“你这什么话,俊芳病退回来那么长时候了,你就不能多待一会儿。”她的口气,丝毫没有把他当作外人。

      他心里一惊,怎么,她是病退回来的?他自己给自己摇摇头,病退回来,她怎么可能找男朋友,不!不!

      阿姨一见他摇头,便问:“你不去,是不高兴啦?”他终于启齿说:“阿姨,俊芳有男朋友啦?”她给他问得莫名其妙,说:“男朋友?你不就是!”

      他心里豁然一亮,一切都清楚了。

      正当她忍着巨大痛苦失去他的时候,他又回到了她的房里……

      60年代初,中国发生了天灾人祸。王俊芳家里和当时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,受到了严重的损害。她在学校,吃草根、吃树皮,还要拼命学习。她的身体支撑不住了。先是水肿,后来得了心脏病,被迫退学了。这对于一个好学上进的她,无疑是1次毁灭性的打击。她的心就是这样,在这种时候,她想到的首先是华克毅,这不是要连累他一辈子吗。离开武汉之前,她咬咬牙,寄出那封绝交信,拖病回到了上海。

      “芳芳,每天这样捧着信,见面了,还不多说一会话。”阿姨说完,转身到厨房去了。

      他坐在她的床沿上,轻轻捏住她那浮肿的手,说:“你就这样不相信我?”

      她抽泣着说:“不是这个意思。”

      “那为什么?”

      “我这样的病,部队是不允许我们结婚的。就是结婚了,也会连累你一辈子的。还是……早一点……”

      他将左手捂住她的嘴,再也不让她说下去了。他的右手搂住她肩头,将她紧紧抱在怀里说:“你的身体会好的,我永远等着你。”

      她那忍痛割爱的防线被冲破。她紧紧抱住他,竟放声大哭起来。

      在他的珍惜、关心、爱护下,原来阴森森的病房里,又传出了银铃般的笑声。

      在这些日子里,华克毅洗衣、扫地、缝被子、做饭、甚至倒马桶,什么都干。

      阿姨怕被邻居笑话,总是不让华克毅干这些女人干的事情。他却说:“在部队,我们什么都自己干的。”

      邻居终于知道了,直夸他是未来的模范丈夫。

      假期转眼到了。明天,他就要返回前线了。分与聚,这就是军人爱情的内外弦。

      他认真地看着她,身体恢复多了,浮肿也消下去了,便用上海话说:“芳芳,夜里响去公园白相白相好吗?”

      她点点头,笑了笑。

      冬天的虹口公园,夜晚是寒冷的。一对年轻人,肩并肩走着,他俩的心里,却是火热的。

      农历十四的月亮,虽然还不是很圆。但是,在这对年轻人看来,这盘月亮,一旦落在了他们初恋的那片水面上,竟是那样的圆,那样的亮。

      “芳芳,你还记得雅克•普列维尔那首《公园里》吗?”

      这是他俩初恋时,在虹口公园这片水面上,一人一句背诵过的一首既有力度、又有深度、更有广度的爱情诗。

      “记得。”俊芳说,“今天,你背前一句,我接后一句,好吗?”

      他点点头。

      一千年一万年/也难以/诉讼尽/这瞬间的永恒/你吻了我/我吻了你/在月色朦胧的夜晚/夜晚在虹口公园/公园在上海/上海是地上一座城/地球是天上一颗星。

      诗句插进了他们活动的场所,而爱情,从他俩小小的初吻,一直放射到宏观的宇宙天体,这永恒的旋律却丝毫没有改变。

      ……

      翌日,华克毅拎着行李,来到了火车站。“我走了,希望你好好保重身体。”他说。“你放心在部队里干,我永远等着你。”她说。

      列车启动了。

      列车照样发出枯燥乏味的声音。但在此刻华克毅听来,不亚于优美动听的交响乐曲。

      列车一到厦门车站,华克毅快速到了码头,登上556艇。此刻,谁也无法形容华克毅内心的喜悦。他感到,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快乐的人。556艇成了光荣艇,自己经常榜上有名。现在,又有1位理想的恋人,真是前途似锦呵!

      就在华克毅乐开了的时候,中队通讯员来了:“华艇长,中队长、政委叫你去一趟。”

      准是又有任务了。好极了!指挥台上的两颗红星又要增加了。

      他满面春风向中队部走去。

      可是,当他回艇的时候,脸色全变了:阴沉、淡青,他不吭声了。

      中央再三强调毛泽东主席的指示:讲成分,不唯成分论,重在表现。华克毅的表现有什么可以挑剔的。

      华克毅告别556艇,到基地政治部报到去了。当新闻干事,只是领导的临时安排。很难想象,一个不是党员的干部,能在军队政治机关长期呆下去。

      华克毅的想法,很快得到了证实。没有多久,他被唯成分论列为转业对象,分配到江苏吴江县的一个小镇,连自己参军的上海也进不去了……

      后 记

      正是一任又一任艇长和指战员的献身精神,崇武以东海战后的1966年2月3日,舷号已改为588艇的战艇,被国防部授予“海上猛虎艇”称号。华克毅作为第2任艇长,功不可没。

      晚年,他因邀接受过海军、海上猛虎艇、海空战斗英雄的欢聚。特别是今年3月,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军事网开播的采访,片头的镜头上,90高龄的华克毅,充满着活力和豪放,拉着心爱的手风琴,又回到了当年的青春时光。祝福您,华克毅老师!

      (完)

    【审核人:雨祺】
        上一篇:我的父亲
        下一篇:追梦的女孩

        标题:海军战斗英雄华克毅采访笔记(下)

        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yunfang.com/sanwen/xieren/243192.html

        赞一下

        深度阅读

        •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,发表您的原创作品、分享您的心情!

        发布者资料

        赵广宇赵广宇
      • 会员等级:文学童生
      • 发表文章:30
      • 获得积分:608
      • 入驻本站:
      • 访问Ta的个人空间
       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.49.165.*

        精彩推荐

        阅读记录

          关注文韵坊